当前位置:首页 >> 成套电器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发与应用总设计师徐芑南事记路边石

2022-12-09 16:11:39  百元机械网

2018-01-09 09:29:02来源:人民网

获奖项目: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发与应用 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项目第一完成人:徐芑南

创新感言:创新需要勇气,也需要底气。勇气来自于:敢于担当,敢为人先,敏锐洞察,抓住机遇。底气来自于:艰苦朴素,刻苦钻研的工作作风;严谨求实,精益求精的专业基础;善于探索,善于总结的实践经验;迎难而上,坚忍不拔的韧性意志。

蛟龙号初次下水,在海面打出漂亮的蝴蝶水花;蛟龙号用机械臂灵活地把一面钛合金五星红旗插到了海底;1000米、5000米,直到7062米,蛟龙号成为世界下潜深度最大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当人们为蛟龙号的每一次进步欢呼雀跃时,有位老人都默默流下了喜悦的泪水。

他是徐芑南,中国工程院院士、蛟龙号总设计师。作为我国深潜技术的开拓者,他用一辈子的辛勤耕耘、执着奉献,实现了中华民族“下五洋捉鳖”的深蓝梦。

他是总师的最合适人选

徐芑南说过,他对大海是有感情的,他的一生都与大海紧密相连。

怀着强烈的报国热情,1958年从上海交大造船系毕业的徐芑南,来到了中船重工集团七〇二所开始了潜艇结构的研究工作。之后,他主持与创建了我国最大深海模拟试验设备群和潜水器耐压壳稳性试验技术。

上世纪80年代,徐芑南积极投身海洋装备的研制工作,先后担任了四项水下潜器的总设计师。他创造性地研制了多型载人潜器和水下机器人,潜器工作深度由300米、600米、1000米发展到6000米;其类型有载人、无人、有缆、无缆;其控制方式由载人手控、带缆遥控发展到无缆智能控制。“几乎所有种类的潜水器,我都做过了!”徐芑南说。

20世纪末,随着中国大洋协会在国际海底调查研究工作的深入,国家对载人深潜器应用需求越来越迫切。经过一系列论证、研究,2002年大深度载人潜水器终于正式批准立项。

选总设计师时,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徐芑南,作为业内公认的载人潜器领路人,“他是总师的最合适人选”。七〇二所原所长吴有生院士专门给徐芑南打了邀请电话,“7000米载人深海潜水器立项了,我们想来想去,这个总师非你老徐来当不可!”

此时,徐芑南已经退休六年。家人们坚决反对,因为徐芑南有高血压、心脏病,一只眼睛仅存光感。但徐芑南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心底始终有一个愿望,就是看到中国人独立自主研制的大深度载人潜水器能够在深海遨游。

互相补台,互不拆台

2002年,徐芑南担纲蛟龙号总设计师,摆在他面前的却是特别沉重的担子。“以前我们没有经验做这么大潜深的载人潜器,所以要一步一个脚印地提高自己。”

蛟龙号立项之前,我国研制过的最深潜水器只有600米。从600米到7000米,是非常大的技术跨越,深度每增加100米,海水的压力就会增加10个大气压,难度可想而知。并且,作为一项大的系统工程,蛟龙号涉及耐压结构和密封技术设计、高比强度合金材料的加工成形技术、航行性能优化、水下定位、水下通讯、自动控制等多个领域的最前沿技术,需要联合国内上百家科研机构集智攻关。

徐芑南充分运用自己丰富的经验,着眼全局,统筹谋划,严格遵循“计算分析、专家咨询、样机试验、实物考核”的研制程序,确保“下得去,能作业;上得来,保安全”的总体设计理念充分落实。

为了统筹好蛟龙号本体12个分系统工作,他将每一个分系统的“任务输入、成果输出、约束和支撑条件”,按照技术进度和经费,制成表格,按表工作,大大提高效率和质量。徐芑南说:“即使每个分系统都做得很好,放在一起却未必会拼成一个性能优良的潜水器。所有系统之间一定要相互配合,相辅相成才行。”在蛟龙号的研发过程中,所有合作者对徐芑南这位总师,都是众口一词地赞扬。“互相补台,互不拆台”是徐芑南坚持的一个原则。

人才短缺也成为制约蛟龙号研制的瓶颈。徐芑南格外注重对青年人的培养。“总师重要的是做好顶层设计,但更重要的是在实战中带出一支年轻的队伍。”徐芑南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年轻人,还想方设法邀请国内外专家给年青的设计师队伍讲课。

“团队中每个人的岗位都很重要。想要确保潜水器在7000米深的海底滴水不渗,每一颗小小的螺丝帽都要拧好,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团队精神非常关键。”徐芑南说。

除了潜水器,还是潜水器

徐芑南的夫人方之芬说,不管人有多累,只要一提到潜水器,徐芑南的精神头儿就会立刻旺盛起来。徐芑南的生活很单一,他的兴趣爱好就是潜水器。“除了潜水器,还是潜水器。”

2009年蛟龙号第一次海试,尽管已经年逾七旬,徐芑南还是坚持要求上船坐镇指挥,他拖着装满药品、氧气机、血压计等医疗器械的拉杆箱,和科研团队坚守在一起。他在水面的指挥调度清晰沉稳,成为试验成功的重要保障。

在两个多月的海试中,试验现场到处都有他的身影,检查设备、交流技术问题、推敲下潜步骤等,不放过任何可能出现的隐患。每次潜器下水,他从不安稳地坐在指挥室里,而是一连几小时值守在水面控制室里,不放过水声通信传回来的每一句语音。

后续的5000米级和7000米级海试,由于试验海区较远,徐芑南不能亲临现场,但他一直坚守在海试陆基保障中心,第一时间了解海试情况,并给出相应的技术指导。由于时差因素,海试常常在半夜或凌晨进行,但徐芑南从未缺席过。

徐芑南这种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全身心投入的工作热情深深感染了所有人。在他的带领下,蛟龙号团队十年磨一剑,实现了中国大深度载人潜器的“从无到有”,从浅蓝走向深蓝,缔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辉煌篇章。现在,徐芑南依然活跃在深潜科研最前线,向着更新的目标进发。

a href="https://s.fh21.com.cn/beauty/hospital_230679/" target="_blank">青岛治疗甲状腺医院

a href="https://s.fh21.com.cn/beauty/hospital_230673/" target="_blank">武汉甲减治疗医院

a href="https://m.health.china.com/bjqhyy/" target="_blank">北京治疗骨科医院哪家好

a href="https://m.health.china.com/ccnpx/comment/" target="_blank">长春博润皮肤病医院怎么样

相关资讯
友情链接